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科技生活的日新月异,让许多手工艺制作受到了冲击
自工业革命解放了双手,好处自然是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但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纯正的手工艺却是越来越少见了。
而今天我要谈的是汽车设计中的油泥模型师。对于外行可能对这个职业并不熟悉,乃至陌生。因为之前有幸在一家汽车设计公司实习了数月,职位就是油泥模型师。那时候旁人问起我的职业的时候,也只有行业内的人士有所了解,很多人都还是云里雾里的。
早期油泥模型师在中国是很少见的,主要集中在上海大众,通用泛亚,同济同捷,汉风等在上海的几个公司里,他们形成了第一代中国自己的汽车油泥模型师,他们大多出自景德镇陶瓷学院,得益于雕塑系的名声,一些企业都去景德镇招聘油泥模型师。后来随着大大小小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立,业务的不断拓展,对油泥模型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在中国的油泥模型师队伍也是在不断的扩大。
起初当我还是个小白的时候我以为那1:1比例的大模型都是模型师拿手造出来的,原来咱们在学校做雕塑不也就是从搭骨架开始一点点往上糊泥巴呢嘛。以前的油泥模型制作,全靠人工制作模型骨架,模芯,粗敷油泥,再通过打点或者卡板控制硬点把模型的大形制作出来,这个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制作精度低。
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制作小比例模型的时候,光是打点就已经几近让我疯狂,看着身旁一些学长同事耐心的一遍遍地打点,我这暴脾气简直都能自行体内爆炸。
还有就是在油泥上贴胶带,这是为了更精准的做出完美的线条。那个时候每每到贴胶带的时候我的脑中总能YY出一系列我疯狂撕扯这些胶带的情景。
可见这对于一个急性子的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折磨。天知道完美地拉出一条弧线是多么的难。以至于那时候看身边的同事感觉谁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过后来随着CNC(ComputerNumericalControl)的普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控机床。它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通过计算机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执行规定好了的动作,通过刀具切削将毛坯料加工成半成品成品零件。
记得那时候负责CNC操控的是一位学姐,个子小小的,熟练的进行数据加工,不断的转换刀具和轴头,这些对于那时还没有毕业的我来说简直酷炸了。每次在她身边的时候我连个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打扰到她。
不过有了大型数控铣削机床和单臂数控铣削机的使用,这使得油泥模型制作的前期阶段省时省力,也使得这个阶段越来越模块化。
“
起初我也有想过,既然有了CNC,那油泥模型师的存在价值在哪里?
纵然机器越来越先进,但是再高精度的刀具在油泥上行走也会留下齿痕,大型是出来了,但是一些细节上的刻画还是不如人工来的精致,只要一贴上膜,什么毛病都会浮出水面,哪怕再细微的刮痕都逃不掉。所以在技术上,人工更能清晰的感受到哪里还有不足哪里还需要改善。而这是冷冰冰的机器所无法替代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劳斯莱斯总是天价的原因之一,人家注重的就是手工制作,要传达的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说到贴膜,我这暴脾气又按捺不住了。WHAT???每次当我觉得模型的表面已经被我刮的光亮无比的时候,一贴膜,内心就开始波涛汹涌了。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好和承受住的事情。在一个局部面刮好之后需要进行贴膜来检验曲面是否合格,根据反射在膜上的高光来进行判断,然后再一次次的修改和完善。
在汽车研发的初期阶段,设计师负责出图,虽然这也要求每个设计师的三维意识要强,但是画在纸上依旧是二维的东西,其中的三维也只能仅仅存在于设计师自己的脑中,无法具象的展示给大众。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油泥模型的出现,来进行最有效且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展示。
“
职业赋予设计师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想象力,以此来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创新,在这样的要求下,一个创意最终能不能实现,到底能不能得到客户和老板们的最终认可,这都要经过油泥模型这一环。在二维转向三维的过程中,可能会必要的舍去某些东西,因为要考虑各种实用因素。
所以模型在整个设计流程环节中所起的作用是最直观且至关重要的。客户老板们不会盯着效果图提过多的意见,更不会盯着电脑里的数字模型看,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以实体模型为基础的评审是最稳定可靠,最能反映问题和体现公司阶段性劳动成果的,模型的价值就是在于此,同样的这也是油泥模型师的价值所在。
油泥模型师对于汽车设计整个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手工艺以它独有的艺术之美也不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