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答

    解读二十四孝雕塑八: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作者:佚名 日期:2018/5/1 23:10:07 点击量:

    二十二、尝粪忧心

    解读二十四孝雕塑八: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二十三、弃官寻母

    解读二十四孝雕塑八: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二十四、涤亲溺器

    解读二十四孝雕塑八: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延伸阅读: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

    地 址:济南市长清区紫薇广场
    手 机:18366195152
               18865941235

    Q Q:2167105237
    邮 箱: 2167105237@qq.com
    联系人: 王经理
    华邦服务
    网站备案:鲁ICP备17016547号 济南华邦雕塑艺术有限公司

    客户服务热线
    18865941235
    18366195152
    在线客服